近年来,一些不法商家通过赠送礼品或服务等方式吸引老年消费者,通过夸大产品功效或收益等虚假宣传的方式,对老年消费者进行洗脑,促使他们花高价购入产品或服务套餐。 2020以来,本局共受理关于老年人购买保健品消费权益的投诉举报共16起,立案查处3起,罚没款4.5万元。为进一步增强老年消费者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。3·15来临之际,县消保委提醒广大消费者,老年朋友们一定要擦亮眼睛捂紧钱包谨防上当。
套路1:“免费送礼品”引人上钩
通过发传单免费送礼聚集老年人,如在小区周边发传单,凡持传单前来听讲座的可免费得鸡蛋、面条、米等。利用一些老年人爱贪便宜的心理,引人上钩。
套路2:失实宣传,夸大保健品效果
“一个疗程就见效”、“只需7天,糖尿病根除”……保健品诈骗销售中类似的宣传标语是利用老年人担心健康的心理、缺乏辨别的能力,诱骗他们购买。
套路3:“专家”“医生”依次上场
请“医生”和“专家”,给老年人免费体检、看病,讲保健品的成分与效果,引起老年人的兴趣。在“专家”和“医生”的双重游说中,一些老年人就会心动,购买产品。销售产品时再给点优惠,如买两个疗程赠一个疗程。利用老年人迷信权威的心理和对健康的迫切追求,推销保健品。
套路4:“免费旅游”实则推销产品
商家以“零团费”“免费游”“旅游 补贴”等噱头吸引旅游者上门,名义是回馈客户,实际上是“洗脑”,进一步渗透保健品的效果。“大招”是参观生产车间,让老年人亲眼看到保健品的生产线看到“真材实料”。
老年消费者在购买保健品时,一定记住这几点:
要选择正规的渠道购买 。选购保健品应到信誉好、证照齐全、售后服务优良的正规商店购买。购买前,应仔细查看包装上是否有“小蓝帽”标识。认清、认准产品包装上的标识及批准文号,依据其功能和适宜人群科学选用,切勿通过会议销售、免费体验等方式购买保健品。
要牢记保健品不是药品。消费者在选购保健食品时,应当根据自身情况,合理选择。如有治疗需求,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或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,不要听信商家的“忽悠”,切记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品。
要冷静切勿冲动消费 。在购买高价保健品时,应先与家人商量,不要被推销人员的亲情语言所蒙蔽,结合自身实际理性消费。切勿因为商家的赠品、免费理疗等服务,陷入商家的“免费”圈套,最后便宜没占着还吃了大亏。
要留存票据依法维权。消费者在购买保健食品时,要并主动索取和妥善保管购物发票和相关凭证。一旦发现经营者有违规违法行为或者自身权益受到侵害,可首先与经营者交涉,交涉不成的,可到拨打12315投诉举报。